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别让热搜沦为鸡毛蒜皮_资讯_鲸平台
别让热搜沦为鸡毛蒜皮
2023.07.10 06:02 魏园 熊静怡

点击名片 关注星标采访编辑圈

上面三张图,是小牛某日随机截取的同一时间三家主流社交媒体热搜的榜单。

统计之后发现,这些热搜榜单中,关于明星、电视剧等娱乐话题的占41%;涉及两性、犯罪、猎奇等耸人听闻的社会类议题占28%;与上述两项无关的议题仅占31%。

一方面,热搜能够聚焦和放大信息,帮助用户快速从海量信息流中提取有用信息,另一方面,热搜根据用户搜索行为生成,某种程度上是平台用户决定了公共议程设置。

有观点认为,对热搜,不应一棍子打死,全盘否定。毕竟,作为网络舆论场的映射,具有朴素性和原生态性,也有民意参照价值。但当前热搜内容却有向鸡毛蒜皮、耸人听闻靠近之势,值得各方关注。

“鸡毛蒜皮”为何屡登热搜?

01 /

媒体报道追逐流量

“后院篱笆原则”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丹・拉瑟曾经提出的针对选择新闻的一种原则。他说,电视新闻最应选择的题材应该是两个家庭主妇在后院篱笆处聊天时最关心的话题。

在“后院篱笆原则”下,那些足够符合用户阅读习惯或者足够劲爆能够成为舆论热点的话题,更有可能被分发到用户面前。

如果社交平台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报道这些事件上,人们对重要事件的注意力将被转移,而“新黄色新闻”就有更多攻城略地的可能。

02 /

依赖算法导致价值失衡

算法是热搜进行议程设置的基本前提。然而,仅仅依靠算法来判断信息价值,缺乏对信息本身的理性思考,不仅会影响受众信息的接受效果,还会造成媒介平台社会责任的缺失。当前各大社交媒体热搜话题,不少被娱乐明星以及网红KOL占据,充斥着“XX瘦了”、“XX道歉”、“XX和XX分手了”等庸俗内容。

这一方面来源于明星本人拥有的巨大社会影响,另一方面也凸显了社交平台对算法机制的过分依赖。

这种依赖甚至助长了某些蹭热点行为的发生,泛娱乐内容愈演愈烈。从媒介功能来看,热搜利用数据持续进行议程设置,也在对用户的注意力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如果让庸俗、无聊、商业营销等话题内容挤占公共资源,影响人们对真正有价值社会议题的关注,最终将会限制社交平台作为媒体平台的社会公共职责。

03 /

商业入侵侵蚀热搜价值

社交平台热搜的经济价值吸引众多商家投入其中,这也是其盈利的一个关键渠道。

专家表示,当用户自发的议题与资本利益发生严重冲突时,议程设置规则可能会向资本方靠拢,社交平台的人为操作让热搜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例如,我们经常发现热搜榜单的明星或者KOL从来没有听说过,却能长期出现在热搜榜单。

而事实上,为了赚取流量红利,一些娱乐公司会雇佣多个营销号为明星造势,对特定人物或事件进行议题设置,反复将该关键词推送至榜单,俗称“买热搜”。

同时,热搜不仅可以买,还可以降,通过屏蔽关键词、降低热搜排序、封号、炸号等方法降低热度。

04 /

琐碎内容占据公共空间

社交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内容的生产者。草根内容的生产很大部分都源自生活,源自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类似内容虽然琐碎,但接地气、容易引发网友共情,容易通过网友的接力传播形成网络议程。

然而,个人关注什么话题是个人的选择,社会关注什么话题却需严肃对待。公众的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倘若“无意义”“无价值”的生活琐事占据了太多公共视野,那真正能影响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的事情就可能会失声,那些值得铭记和赞颂的真善美就可能会被忽视。热度过去,“鸡毛蒜皮”可能只会留下“一地鸡毛”。

多方合作,抬升新闻价值

01 /

明确权责范围

由于热搜属于网络新媒体产物,其门槛低、信源多、弱把关等特征与传统新闻媒体平台有所差别,而热搜中的经济利益又会影响社会信息的健康传播,甚至对舆论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营造良好传播环境,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可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资本进入热搜的权责范围,在公平正义基础上保障热搜常态化;对失范内容和违法行为给出具体惩罚意见。

02 /

人人都是把关人

在“人人都是把关人”的时代, 每一位网民的媒介素养对于把关机制的良好运作便显得尤为重要。

用户在热搜使用过程中,要建立自我把关的底线原则,拒绝与低俗化内容合流,也要保持反思和质疑精神,不要盲目轻信热搜内容,减少对热搜榜单的重度依赖。

03 /

提高算法透明度

提供热搜排行服务的互联网媒体平台,应进一步提升把关程序的透明度,这样才能让把关结果更为真实有效,更具有说服力。

社交平台应在人工层面强化信息内容把关,从源头上确保信息内容的合理性。对于违反公序良俗、法律法规的信息,即使搜索量和关注度够高,也应注意把控,让算法回归到理性空间。

其次,社交平台还应创新热搜盈利模式,处理好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

04 /

兼顾正能量和流量

“鸡毛蒜皮话题”的诉求,是逐利流量经济;而主流媒体的立场,则是坚守舆论阵地、回应社会关切、推动社会进步。

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媒体,不应把议题拱手让给“无意义话题”。主流媒体推出的“爆款”,应兼顾正能量和流量,立足高远、纲举目张,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用扎实的新闻产品为民众的急难愁盼和所思所想“代言”。人人都有麦克风,更需要“好声音”激浊扬清,让读者与“有营养”的新闻双向奔赴。

参考文献:

1、论微博热搜的运行机制与改善路径,唐艳芬,传媒. 2021(24)

2、别被“热搜”牵着鼻子走,袁媛,新华日报.2023

12.78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