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是一个90后,曾是一名财经新媒体主编。为了未来更好的发展,他辞去工作,花40万攻读MBA。新一告诉@021视频 ,这是自己考虑周全的决定,身边的家人朋友都很鼓励,因为自己做了他们不敢做的事。“40万当然很多,但我觉得花得值。”
新一说,现在学费都涨了,原先是42万,他花了四年的积蓄把它花在最值得的地方,身边人都挺意外的,但还是收到的鼓励和夸赞比较多,大家会觉得他做了他们不敢做的事情,他们好多都受制于现实因素。
他的父母也比较尊重他的选择,不会过多地过问。
新一跳槽之前原来的工资待遇比较低,跳出来之后基本上能拿到一些市场给到的机会,薪水涨幅都是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固定工资甚至涨幅在百分之百。
“所以,人真的是要突破自己,突破自己原来的路径和圈子之后,你会发现更大的世界。”
40万,的确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但值不值得,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比如:要看你的经济情况如何;花40万在上海读MBA是为了什么;就读的是否是名校;是否对未来的职业有清晰的规划;所就读的学校是否对你的未来职业规划有帮助等。
还记得电视剧《小舍得》里,南俪作为代理市场总监,本想着靠一场漂亮的营销战,去掉前面“代理”二字,结果公司空降一个更高学历的海归取代了她的位置,南俪只能降级成为市场经理。
南俪说了一句扎人心窝的话:985本科的母校,从来都是她的加分项,如今却成了自己的“职场天花板”。
在学历内卷的环境下,读MBA到底值得吗?
MBA,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通常包括一系列与业务相关的模块,如经济学、公司财务和战略,人力资本管理、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等,理论与实践结合,同时让学生参与游学并进行企业实战案例分析,为即将进入管理或已进入管理岗位做准备和自我提升。
其中,薪资水平一直是员工价值主张驱动因素中关键要素之一。
《经济学人》全日制MBA排名显示,前二十名毕业生薪水较读MBA前涨幅59%-153%。另美国研究生入学管理委员会(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s Council)的一项调查发现,美国企业在2019年招聘的MBA新员工起薪均值为历史新高(11.5万美元)。这明显高于直接从行业招聘的薪资中位数(7.5万美元),是学士学位应届毕业生薪资中位数(5.5万美元)的两倍多。
国外读书一般需要花费10万美金以上,还包括住宿等额外费用;国内MBA学费一般在几万到60多万不等。学校越好,所在城市一线,学费就可能越贵。并且,就像学费整体在逐年上涨。对于蹭蹭上涨的学费,甚至有人感慨学费上涨速度已经超过了薪资上涨速度。
MBA前期的重金投入,可以在毕业后通过可能获得的加薪来补偿。毕竟薪资上涨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MBA课程的排名和声望、所从事的职业,目前的薪资水平,行业环境等。
此外,薪资水平往往与职位级别挂钩。而除了工作年限项目经验背景外,学历背景也是一项考量因素。或是在候选人选择更高薪资岗位时候JD中的硬性要求。
另外,拓展人际关系,发展专业网络,这些点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选择MBA的主力因素。其中全日制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全日制相关的快速落户、职业转变储备等,但需要考虑的是脱产的机会成本,毕业后是否意味从零开始还是起点更高。
那么,你的老板会关心你有MBA吗?
一般在毕业后工作一两年,职场人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会更清晰。有资料显示:25-32岁是定大方向期,32岁-36岁是基本定型期,36-45岁追求稳定期。在不同阶段对于MBA的选择侧重因素或有不同。
至于老板关心我有MBA吗?对于我们想从事的职业、行业或企业来说,MBA是必须的吗?
其实,如果想在二三线城市中小企业寻求职业发展,MBA学位实际上可能会让雇主认为资历过高,担心好高骛远。但在快速增长的STEM领域,这些领域需要在非常专业的领域拥有强大的预算管理知识、同时对全球经济有良好把握的人才。
如果渴望成为区域管理者乃至全球高管,那么MBA提供的严谨、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可能会帮助你脱颖而出。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已经在担任高级管理职务,或者薪资已经处于很高,那么MBA学位在突破职位和薪资上限方面不会有任何不同,带给我们的更多是其他收获,比如与更优秀的人同行,人脉等等。
根据相关数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新晋光华MBAer平均年龄是32岁,范围在23-44岁之间。无论几岁,他们都是有故事的MBAer。
复旦大学MBA,28-34岁之间居多,其次为35岁以上。
浙江大学MBA,年龄划分更细致,以31-34岁最多,其次为28-30岁。不过,从年龄分布上来看,30岁以下的MBAer,越来越多!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MBA平均年龄33.5岁,年龄区间在30-35岁最多,接近一半。
北大光华MBA:平均工龄9.1年,管理岗位平均工作年限达到5.8年。
复旦大学MBA:平均工龄10.2年,管理年限5.9年。
浙江大学MBA:平均工龄8.84年,其中提前批考试平均工龄10.03年,常规批7.29年。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MBA非全日制新生平均有11.5年的工作经验,全日制新生平均有5.5年的工作经验。在管理经验方面,拥有5-10年管理经验的同学占比最高。
在职MBA学员最新统计中,只有21%来自跟工商管理相关的投资、金融、证券、基金行业,剩余79%则来自制造业、互联网、房地产等其他行业领域。
问及报考MBA的原因,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为了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系统学习管理理论。
最重要的是,在北上广一线地区,想要通过研究生落户的话,就更应该考虑报考MBA。在职MBA学生毕业后如果持有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可以采用人才引进方式落户大城市。
在MBA学习过程中,往往能够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和领导思维。同时在学校的活动和日常学习中也会结识更多人脉,这一切无疑都是为自主创业奠定了基础。
我们可以看到,华南理工大学有高达11%的MBAer在毕业后选择了自主创业。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也在MBA毕业生就业报告中显示,毕业后自主创业的比例是入学前的两倍,从原有的3%提升到了6%。
30岁+是一个较稳定的阶段,职业方向基本定型,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此时也具备较为丰富的工作或管理经验,以及行业认知和资源。
当然,30岁+同学虽然专业素质和管理经验兼备,也有清晰可观的职业规划,但大多已经结婚生子,可能有家庭层面的考虑,所以备考过程就容易分心,致使效率不高。再加上毕业较久,再重新开始备考有些许难度。
回归初心,人到中年,费时费钱费力,辞职读MBA到底值不值得?
很多人说,千万别辞职读MBA,MBA是职业上升的催化剂,如果辞职了,那读MBA还有什么意义呢?
也许,没有什么值得不值得,只有愿意不愿意。就看愿不愿意暂时放下脚步,或者寄出时间,系统、持久、大量的学习,会令你的认知升级。
你会开始“照镜子”,意识到自己对世界的了解有多浅薄,愿意静下心思考一些商业课题。
你会学着“揪头发”,跳脱自身圈层局限,用更高更全面更长线的眼光解决问题。你会发觉,比你优秀的人真的比你努力太多,三人行必有我师。
当然,你不会因为读了MBA就峰回路转,从此走上人生巅峰。你也不会因为进入名校人脉圈,就能改变命运的轨迹。
就像考研一样,上岸了,我希望你好好把握机会,提升自己。没上岸,也不要气馁。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再体验一次这种毫无保留的学习的心境,其实也挺不错的。
记得,不设限的人生,才是有味道的人生。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