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对话媒体人|媒体人如何办好一场活动?财联社“上海之巅 论道AI”大模型闭门会的四点启示_资讯_鲸平台
对话媒体人|媒体人如何办好一场活动?财联社“上海之巅 论道AI”大模型闭门会的四点启示
2023.11.23 14:29 孙煜
媒体人如何办好一场活动?

如今,媒体人的日常工作除了完成新闻报道外,也时常需要组织高水平的会议或者活动。如何做好一场活动的策划?会议主题、议程的安排有怎样的讲究?办活动需要注意些什么?如何办好一场高端论坛?记者虽然跑惯了大大小小的活动,但面对实操仍会略显生疏。

鲸平台以近期财联社举办的“上海之巅 论道AI”高端大模型闭门会为例,独家对话这一活动的策划人和组织者——财联社TMT主编毛明江,揭秘媒体人组织会议和活动背后的实操战略。

“上海之巅 论道AI”大模型闭门会情况:

11月7日,由财联社、《科创板日报》与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牵头合作主办“上海之巅 论道AI”大模型高端闭门会,在上海中心大厦105层——全世界建筑物内最高的会议厅举行。主题为“‘百模大战’中场:技术路线、商业模式与生态协同”。此次会议堪称国内AI大模型业内的“巅峰”交流,共邀请来自人工智能行业领军学者、知名上市公司、大型独角兽企业高管、投资机构等50多名代表参会。

整个闭门会持续了近5个小时,现场座无虚席、气氛活跃。一位参会者在会后讲到:“今天活动收获很大,大家交流开放坦诚,尤其圆桌讨论环节,发言嘉宾都是分享干货和行业心声,很精彩。”

以下是鲸平台就这场精彩活动的台前幕后与毛明江老师的对话实录:

01从行业热点中寻找活动主题

鲸平台:你怎么想到要做这样一场闭门会活动的?

毛明江:以ChatGPT 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取得突破后,全世界科技界和企业界看到了通向AGI时代的曙光,全球掀起了大模型热潮。很多人把当下的机遇等同于曾经互联网时代的机遇,都想把握这样一个机会,希望能成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亚马逊、腾讯、阿里。

在此背景下,大模型成为了今年热度最高的科技热点与财经热点。Open AI的技术突破,使得算力、AI服务器、AI芯片等相关概念都受到市场的热捧和热炒。我们结合行业新闻热点与财联社、《科创板日报》在科技及人工智能领域的积累,策划了这样一场大模型闭门会。

闭门会由财联社TMT主编毛明江主持

鲸平台:闭门会主题的设定有怎样的考量?

毛明江:我们把主题设定为“‘百模大战’中场:技术路线、商业模式与生态协同”,有几方面的考量。首先,经过“百模大战”热潮后,AI大模型热已经行至中场。一方面,“百模大战”的热潮在资本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热炒后也有所降温。另一方面,目前国内的300余家大模型企业也有所分化、头部企业开始显现,企业分层现象开始出现。

其次,我们想在当期这个阶段聚集行业精英与研究者,来更加清晰地辨明大模型发展的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生态协同“技术路线”聚焦大模型背后智力涌现的原理,还有哪些“黑盒”没有解开;“商业模式”聚焦大公司之外的中小型大模型创业公司,探讨创业公司怎么把自己的大模型技术转化为可服务于垂直行业的能力,进而实现商业模式的落地;“生态协同”关注大中小不同的企业怎么形成协同发展的效应。

在这样一个“百模大战”行至中场的状态下,把行业内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创业公司的技术高管以及高水平的学者专家聚拢过来,就当下热点话题进行探讨交流,大家既可以回顾过去、也可以展望将来。

02坚持高水准、高层次、高质量

鲸平台:回顾来看,大模型闭门会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毛明江:我们给此次闭门会的定位是:高水准、高层次、高质量。具体从三方面来看:

1、会议主题与举办地点坚持“登高望远”。这场闭门会特意选在了上海中心大厦105层——全世界建筑物内最高的会议厅举行,契合了财联社“上海之巅 论道AI”的主题。办会地点视野绝佳,寓意站高望远,同时也符合大模型目前在整个科技与工业界处于皇冠上明珠的地位。

2、嘉宾邀约坚持高水准。国内的互联网大厂、顶级的独角兽企业我们都有邀请,多次协调嘉宾的时间安排,最后确定的主旨演讲嘉宾包括: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助理、领军科学家乔宇,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肖仰华,蚂蚁集团首席技术官、平台技术事业群总裁何征宇。此外,总计30余家国内大模型领域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的高管参会。

3、坚持闭门会的组织形式。为了让嘉宾畅所欲言、坦诚交流,我们这次坚持采用闭门会的形式,所有到会的嘉宾都可以是主讲人,每一个人都可以和大家进行分享。会议召开的几天前,也就是我们正式官宣后,看见我们的嘉宾阵容与议程设置,行业内外的参会需求出乎我们的预料纷纷涌来。原本50个参会席位我们扩展到60位,仍无法满足需求,最后又在后排位置放了两排座椅。

参会嘉宾现场交流

鲸平台:在筹备这场大模型闭门会的时候,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如何解决的?

毛明江:困难之一来自嘉宾的邀约。我们希望邀请到大模型领域最杰出的人才,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尝试,例如:我们通过特别的途径联系了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将我们精心准备的英文版会议资料通过电子邮件和短信的形式给到他本人,进行反复沟通,他表示会考虑以海外视频连线方式参加此次会议。但最后因为我们的会议紧挨OpenAI的首届开发者大会,他日程太满而未能成功。其次,办任何活动都是需要费用的,不是光靠热情就能做出来。这么好的场地、这么高端的会议,需要考虑场地费、物料费、招待费……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想了非常多的办法,最终解决了办会的费用问题。同时因为活动的出圈,在会议官宣后,还有企业和机构主动找来谈赞助支持。

这次会议除了主旨演讲嘉宾外,大模型业内的精英云集,在圆桌交流环节,我们希望听到大家最真实的想法和分享干货,因此会议的议程的设置非常关键。我们事先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嘉宾自己选定发言意向和讨论议题,然后根据嘉宾的选择来高效组织圆桌交流环节。

闭门会议程设置

03会议策划者本身要是行业“门内人”

鲸平台:从新闻业务的角度看,我们做出好的策划,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毛明江:办一场高水平的活动,策划者本身要对这个行业有很深入的了解,也就是大家常说要专业的人办专业的活动。策划者的行业积累和专业度够高,组织的会议才能有特色、有影响力。

此外,立意和初心也非常重要。立意要定在一个大家看到邀请函就愿意参加,比如我们本次会议的主题“上海之巅 论道AI”和上海作为全世界人工智能高地,建设“模都”上海的目标相结合,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办活动的初心要正,我们此次活动出发点是为行业提供一个大家畅所欲言的平台和机会,而不是为了纯粹为了商业利益或者品牌宣传的目的。

另外,在会议的全程一定要精心策划、全面考虑、细心落实,对标一流会议的接待水准。海报、邀请函、嘉宾参会指南、VIP休息室、专题报道页……每一处细节我们都是专人负责、认真打磨、几经排练。

圆桌环节参会嘉宾畅所欲言,交流碰撞

鲸平台:未来你对AI大模型闭门会是否有新的运营计划?

毛明江未来,我们会陆续举办更多AI大模型圈内的交流活动,形式不限于闭门会,会有公开论坛、沙龙、学术交流、研讨会等各种形式,提供行业内充分交流与分享的场景与机会。此外,我们和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学会、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都进行了很好的沟通,未来会携手聚集更多的行业人士论道AI,交流分享,献计献策。我们也希望能够将投资机构和新创企业、独角兽牵线搭桥,让需要资金的大模型企业获得融资,让投资机构找到好的投资项目。

04通过新闻报道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鲸平台:您作为财联社TMT主编,在您看来,记者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拥有怎样的素质?

毛明江:科技记者首先要关注行业内的头部企业,这些大企业的微小动作都可能给行业带来很大影响。此外,科技记者一定要了解当前你所负责报道的行业内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最前沿的动向是什么。在对行业有深入的把握与理解基础上,勤动腿,勤采访,勤思考,这样才能打造自己在行业里的影响力,做出有影响力的“爆款”报道文章。

此外,科技记者一定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很多时候要像一个技术极客一样,积极地去体验最新的产品。这样写出来的稿子才会鲜活、给读者带来有价值的报道。

鲸平台:当前,科技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关注度,比如芯片、AI等前沿产业,作为媒体人,我们应该如何切入这个场景?

毛明江:媒体要永远站在公正公立的立场,在报道中树立媒体的公信力与影响力。就人工智能行业而言,记者要对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大模型行业生态等进行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尽量多地认识行业人士以及专家学者,让自己成为“圈内人”。在具体报道中要不偏不倚,既关注大公司的动态、也关心小公司的创新,给受众展现真实的行业全景,同时也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任何新兴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科技革命与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会有一定负面外部性影响。以AI发展为例,AI诈骗已经出现,AI安全、AI伦理,一直是各界关注的话题。对于行业正面与负面,媒体都要进行充分与平衡的报道,这样才能做到行业与媒体的双赢。

鲸平台:作为一名行业老兵,您觉得当前的媒体融合与传播体系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应该如何深入其中并保持引领?

毛明江:随着自媒体的崛起,微信公众平台、抖音等新的传播工具与形态的出现,媒体行业近二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媒体的收入结构、信息传播形式、从业者的构成等都发生了此前难以想象的变化。从目前看,这一变化趋势是无法阻挡的。

在这一过程中,对我们媒体行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每一个时代都需要媒体行业,都需要媒体发挥普利策所说的“船桥上的瞭望者”的作用。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媒体来担当公开、公平、公正的“啄木鸟”的角色,帮助社会更好发展。但是媒体以何种形式发生影响力,则会跟随着通信、计算机以及现在AI技术的变化而变化。

作为记者个人而言,我觉得我们要积极拥抱新时代新技术。今后,简单重复的稿件写作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低水平的记者工作在未来是没有前途的。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独家报道、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AI不能代替我们去往现场、接触那些活生生的人和事,去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记者的知识结构也要不但持续更新优化。未来的新闻记者,需要更强的新闻敏感、调查能力、突破能力、社交能力、叙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人工智能兴起的新媒体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44.43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