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平台讯,3月24日,服装品牌H&M在其官网发布了一则“声明”,称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强迫劳动”,停止使用新疆生产的棉花,转而与“更好的棉花计划”(BCI)相关的农场采购棉花。
根据BCI官网资料,BCI是全球最大的棉花可持续发展计划。截至2019年底,BCI拥有超过1840名成员,涵盖从农民组织到零售商和品牌的整个全球棉花供应链。2019年,BCI零售商和品牌成员采购了超过150万吨的“良好棉花”。
(图片来源:H&M官方网站-中文机翻截图)
24日晚间,面对中国官媒与网友的驳斥,H&M再次回应,重申“不从新疆采购棉花”决策,并附上了一句“目前在中国与超过350家生产厂商合作”。言外之意:我牵动着贵国“350名友军”的身家性命。
随后,阿迪达斯、优衣库、耐克、GAP、Fila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牌子被扒出都参与抵制新疆棉花。
1 “棉花帝国”往事
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新疆棉花的恶意中伤,持续已久。
据央视新闻,从2018年起,德国“学者”郑国恩炮制了十多篇涉疆负面报告。污蔑新疆“强迫劳动”等。BBC也跟风引述这些“研究”。2020年9到12月,美方两次下令禁止进口中国新疆棉花相关产品。
中方第一时间辟谣。2020年12月,媒体记者在阿克苏、库尔勒等地采访发现,新疆棉花生产早已高度机械化。2021年3月,赵立坚两次表示,所谓 “强迫劳动”等帽子是弥天大谎。
然而,造谣者“不要你觉得,只要我觉得”。罪名是预设好的,真相会被无视。
在中国5G、芯片遭遇围剿之后,西方遏制中国经济的目标转向了平时大家看不上的“低端”棉花,令人意外。但回顾西方国家工业发展史,却又在情理之中。因为轻轻柔柔的棉花,是它们经济称霸全球重重的一笔。
据美国作家斯文·贝克特的《棉花帝国》记载,1600年以前,棉花在非洲、美洲和亚洲劳动者的手中自然生长。人们就在自家种种棉花,做做织品。
彼时,欧洲人连棉花出自动物,还是植物,都搞不清。
渐渐地,受益于航运、贸易、技术发展,意大利北部和德意志南部开始出现棉花产业,欧洲尝到了可口的棉花经济。
16世纪,奥斯曼帝国摧毁了欧洲刚刚起步的棉花产业。欧洲人“茅塞顿开“,种棉花不如去统治种棉花的人,利益来自于“暴力和权力”。
他们开始跨越大洋,开启掠夺之路。具体操作如下:
财政-军事国家的缔造让力量投射到世界各地;金融工具——从海运保险到海运提单——实现远距离输送资本和货物;与远方资本家和统治者联盟,可以操控当地的劳动工人;贩卖奴隶创造了繁荣的种植园。
非、美、亚洲劳动者手中的棉花,不再属于自己。
第一次工业革命,几乎就是围绕棉纺织业展开的。欧洲国家借此率先完成工业化,并主宰世界经济秩序。
美国操作手法也类似。利用操控原棉生产三大关键要素——劳动力、土地和信贷,迅速上升到市场支配地位。
1815-1860年间,美国出口商品一半以上都是棉花。仅仅靠棉花出口,就让美国在世界经济上有一席之地。
就在此时,中国杀出。与美国产生了竞争。
1750年,中国棉花产量约15亿磅,相当于美国内战前10年棉花产量的总和。
种子、化肥和农产补给品价格低廉,农业信贷丰厚,加之鼓励在国有土地上使用化肥和杀虫剂,并对高产棉花品种实行优惠待遇,棉花产量大幅度增加。1957年,建国不到1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棉纱生产国。
21世纪,中国加入WTO,纺织业如虎添翼。2019年,印度和中国总产量均达5700万包,接近全球产量的50%,其次是美国,再次是巴西和巴基斯坦。这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感到震惊。
今天,全球主要棉花生产国有中国、印度、美国、巴基斯坦等(与BCI理事会成员国高度重合),看历年棉花收获面积,最有竞争力的印度虽然收获面积大,但是效率低,中国数倍的种植面积,产量只比中国高一点,年产量约600万吨。
抵制新疆棉花,BCI理事会成员国都会受益。
而支撑中国成为棉花大国的生产基本盘,就在新疆。新疆日照时间长,早晚温差大,又地广人稀,适合大面积集中种植。
据经济日报报道,我国2020/2021年度棉花产量约595万吨。其中,新疆棉产量520万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 。
(数据来源:Wind,国家统计局)
2 围剿已经开启
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知道,纺织业是制造业大厦的根基之一,他们要推动再工业化,第一步就是纺织业复兴。同时,还要打压对手。
中国的现状是,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产业链,ICT(信息通信技术)又穷追猛打。反观美国,虽然ICT高科技依然领先,但和中国的优势差距正在缩小,传统行业又在萎缩。
美国狙击的链条,是以新疆棉花为切口,打击新疆经济、中国纺织业与中国工业体系。
新疆棉花对当地经济来说,太重要了。据《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3年)》,到2023年,新疆纺织全产业链就业容量将达到100万人。新疆棉纺行业也拉动了建筑、流通以及餐饮等产业发展,改善约40万人的生活。
据南方周末报导,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的“昊星棉麻”公司,名下有 8 家棉花农场,于2013 年加入 BCI,与后者合作了 7 年。
“因为BCI中止了合作,公司2020年皮棉不好卖,价格和销路都受到了影响。”
业务经理高瑞楠表示,截至2020年12月底,公司只销售了估计1万-2万吨皮棉。是近年平均销售量的一半。“棉花明显滞销,粗略估计损失1400多万元,约占年度利润的三分之一。”
产业链下游也受到了波及。公司合作客户里,有很多是做棉纺织品进出口的贸易商。得知新疆棉花遭BCI“除名认证”后,一些合作企业为了保障出口订单,只能停止与新疆企业合作,转头去找美国、澳洲、巴基斯坦的进口棉花来满足原料供应。
新疆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联通中亚的十字路口,中欧贸易的基地。
如果能扰乱新疆经济和安稳,对美国来说,一箭三雕:限制中国纺织业,制造惊慌情绪,延缓一带一路战略。
3 历史不会重演
美国痛锤追击者,日本是前车之鉴。
20世纪50年代,美日爆发纺织业贸易战,揭开了持续半个世纪的贸易战序幕。
彼时,由于自身发展需求(侵略朝鲜、倾销过剩棉花),美国大力扶植日本纺织业,导致朝鲜战争结束后,日本纺织业库存急剧增加,纺织品价格暴跌。
1955年春天,在纽约市场上,出现了日本生产的,每件只卖1美元的廉价衬衫。据岭南商业评论记载,日本棉织品在美国棉织品进口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从1951年的17.4%猛升至1956年的60%。
美国对日本的态度是:需要你时,你是“小甜甜”,危害到利益,你就成了“黄脸婆”。
美国纺织业通过国会向日本施压,最终以日本”自愿限制出口“的妥协而告终。
但是,为何没能遏制住中国?
对中国来说,内因是拥有绝对独立的国家主权,外因是美国有意调整自身产业链,给了中国奋起直追的时机。
美国向来让的自家制造业占据利润最为丰厚的产业,按照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做取舍。
2011年,Booz&Company发布的制造业分析报告显示,美国在化工、宇航、机械、医疗和半导体等领域,占据着全球领导者的地位;纺织品、服装、家具等低技术劳动密集型、毛利率非常低的产业领域,处于弱势。
想撼动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几乎是霸主地位的的纺织业,美国和欧盟很难靠正常的市场竞争取胜。
于是,便发动“造谣式“攻击,左手动摇中国纺织业乃至工业基础,右手修缮失落的“工业大国“。
3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对欧盟无理制裁的严正声明》,以事实为论据,表示:欧盟关于新疆存在“强迫劳动”的指责,完全是无中生有。
据南方周末报导,对于“强迫劳动”,许多新疆棉花人觉得委屈。
首先,棉花种植的用工主要在采摘环节,21世纪初,由于薪酬较高,工人采摘资源且积极。据新疆泰昌农场的总经理,资深“棉花人”——李成俊介绍,2003年前后,尉犁县手摘棉人工价突破2元/公斤。普通人一天平均摘花合计人民币200-300元/天。“干得好的一天能摘150公斤,月收入上万”。
其次,近年来,新疆棉花生产机械化进程加快,专业高效的机械化作业登上舞台。即使需要人工,也是公司和员工都是自愿签订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人员大都来自于公开劳动力市场、附近村民,以及外地务工人员等。
种族压迫?强迫劳动?西方国家是在以己度人。
据《棉花帝国》记载,为了以有利价格获得大批量印度棉布,不懂技术、不懂种植的欧洲东印度公司的代表,疯狂介入印度棉布生产,压缩工人工资,垄断市场。公司使用暴力、体罚,一旦发现织工为私商工作,“管理者会将他及其儿子抓起来,严厉鞭笞,并把他的脸涂成黑白色,反绑他的手,并在士兵的押送下在村里游街,喊着‘任何织工被发现为私商工作就会受到类似的惩处’”。
再看美国,棉花资本主义帮助殖民主义掠夺了全球南方的资源和劳动力,直接引爆了美国内战,并终结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奴隶制。
躺在 “白色帝国“里的主角,除了资本家,还有被贩卖到美洲的非洲奴隶、被强行驱逐出家园的土著印第安人、美国南方的贫苦棉农等。
部分西方国家正在做的,就是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所说的,自己上了楼之后,就把梯子撤掉。
为了维持“民主灯塔”的文明外衣,不同于“营销狂魔“特朗普,拜登不好赤裸裸做出掀桌子的行径,多少编点由头发挥一下,招呼盟友一起行动。
只可惜,历史不会重演。市场反应说明了一切。周四,美股耐克股价逆市下跌3.39%,阿迪达斯股价也一度跌逾5%。而中国服装公司大涨,李宁股价大涨10.74%,安踏体育上涨8.40%,多只A股服装股涨停。